公司的会计需要参与合同审核,请问在增值税税务筹划中,合同签订环节需要注意哪些与增值税相关的要点?
在增值税税务筹划中,合同签订环节的会计审核需要重点关注以下与增值税相关的要点:
合同主体信息
纳税人类别:明确合同双方的增值税纳税人身份,即一般纳税人或小规模纳税人。因为不同纳税人身份适用的税率和计税方法不同,这会直接影响到交易的增值税税负。例如,一般纳税人提供应税服务适用税率可能为6%、9%或13%等,而小规模纳税人通常适用3%的征收率(目前有税收优惠政策)。
税务登记信息:确保合同中准确填写双方的纳税人识别号、地址、电话、开户银行及账号等税务登记信息,以便正确开具和接收增值税发票。
交易条款
交易内容:清晰界定合同的交易内容,明确属于增值税应税行为的具体项目。不同的应税项目适用的税率可能不同,准确的交易内容描述有助于正确确定适用税率。例如,销售货物适用13%的税率,而提供建筑服务适用9%的税率。
价格条款:明确合同价款是否包含增值税。如果合同价款为含税价,应在合同中注明含税金额和不含税金额,以及增值税税额的计算方式。这样可以避免在结算时因价格是否含税产生争议,同时也便于进行增值税的核算和申报。
结算方式:合同中约定的结算方式会影响增值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常见的结算方式包括直接收款、赊销、分期收款、预收货款等。例如,采取直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不论货物是否发出,均为收到销售款或者取得索取销售款凭据的当天确认纳税义务;采取赊销和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为书面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的当天,无书面合同的或者书面合同没有约定收款日期的,为货物发出的当天。
发票条款
发票类型:明确约定销售方应提供的发票类型,是增值税专用发票还是普通发票。对于一般纳税人来说,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抵扣进项税额,从而降低增值税税负。因此,在合同中应尽量要求销售方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
发票开具时间:规定销售方开具发票的时间节点,通常应与合同约定的收款时间或发货时间相匹配。及时取得发票有助于购买方及时抵扣进项税额,避免因发票开具不及时导致进项税额抵扣延迟。
发票送达方式:确定发票的送达方式和送达时间,确保发票能够安全、及时地送达购买方。同时,应要求销售方提供发票送达的相关凭证,如快递单号等,以便跟踪发票的送达情况。
特殊条款
视同销售和混合销售:如果合同中涉及视同销售或混合销售的情况,应在合同中明确约定相关事项的处理方式。视同销售是指企业将自产、委托加工或购买的货物用于非应税项目、集体福利、个人消费等行为,需要按照规定计算缴纳增值税;混合销售是指一项销售行为既涉及货物又涉及服务,应根据主营业务确定适用的税率。
税收政策变化:考虑到税收政策可能会发生变化,在合同中可以约定如果税收政策发生调整,双方应如何协商调整合同价款或其他相关条款,以应对税收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
违约责任
发票开具违约责任:在合同中明确销售方未按照约定开具发票或开具虚假发票应承担的违约责任。例如,销售方应承担因未及时开具发票导致购买方无法抵扣进项税额而造成的损失,或者承担因开具虚假发票而导致的法律责任。
税务风险违约责任:如果因合同条款约定不明确或其他原因导致一方承担了额外的税务风险,应在合同中约定违约方应承担的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