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喜!个人所得税再添一项扣除:每年可多抵扣12000元!
2024年以来,国家在民生领域的政策利好持续释放——继个人养老金制度扩容后,个人所得税再添重磅扣除项:自2024年1月1日起,符合条件的纳税人每年可享受最高12000元的税前抵扣额度。这一政策不仅直接减轻工薪阶层税负,更通过税收杠杆引导居民参与长期养老规划,堪称近年来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又一里程碑。
一、政策核心要点解析:谁能扣?怎么扣?
(一)覆盖人群:三类主体可享受扣除
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无论在职职工还是灵活就业人员,只要正常缴纳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均可参与;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城乡居民医保与养老保险“双重参保”群体,首次纳入个税抵扣范围;
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者,凭社保缴费凭证即可申请扣除。
(二)扣除规则:“双向选择+据实抵扣”
扣除方式:可选择在综合所得(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等)或经营所得(个体户、个人独资企业等)中扣除,每年限额12000元,未足额扣除部分不可结转下年;
操作节点: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个人养老金缴存的纳税人,可在2024年度个税汇算中一次性抵扣,逾期需顺延至下一年度。
二、税负减免实例:不同收入群体能省多少钱?
(案例1:中产家庭的“减税红包”)
背景:北京市民张先生,2024年综合所得15万元,三险一金年缴3.6万元,子女教育专项附加扣除1.2万元,无其他扣除项;
未缴纳个人养老金时:
应纳税所得额=15万-6万(起征点)-3.6万-1.2万=4.2万元,对应税率10%,速算扣除数2520元,年纳税额=4.2万×10%-2520=1680元;
缴纳1.2万元个人养老金后:
应纳税所得额=4.2万-1.2万=3万元,对应税率3%,年纳税额=3万×3%=900元;
节税效果:全年少缴780元,相当于每月多拿65元。
(案例2:自由职业者的“双重利好”)
背景:上海个体户李女士,2024年经营所得20万元,无其他扣除;
政策前税负:应纳税所得额=20万-6万=14万元,对应税率20%,速算扣除数10500元,年纳税额=14万×20%-1.05万=1.75万元;
政策后税负:扣除1.2万元后,应纳税所得额=14万-1.2万=12.8万元,年纳税额=12.8万×20%-1.05万=1.51万元;
额外福利:除减税1400元外,个人养老金账户资金还可享受投资收益免税政策,退休领取时仅按3%税率缴纳个税。
三、操作指南:三步完成扣除申报
1.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
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掌上12333”APP或银行渠道,分别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社保部门管理)和资金账户(银行管理),两个账户均为免费开立,且终身唯一。
2.缴存资金并获取凭证
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期间,向资金账户转入不超过12000元,银行将出具《个人养老金缴费凭证》,该凭证需在个税申报时上传(可通过“电子税务局”或“个人所得税APP”下载)。
3.个税汇算时填报扣除
2025年3-6月办理2024年度个税汇算时,登录“个人所得税APP”,在“专项附加扣除填报”模块选择“个人养老金扣除”,扫描凭证二维码或手动录入信息,系统将自动计算抵扣金额。
四、政策延伸:除了减税,还有哪些隐藏福利?
养老金“双账户”增值
个人养老金账户资金可用于购买存款、理财、保险、公募基金等产品,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税,退休领取时统一按3%税率缴纳,显著低于综合所得最高45%的边际税率。
跨境使用便利
已参加个人养老金的纳税人若出国定居,其账户内资金可一次性提取,且免缴个人所得税(普通养老金提取需按规定计税)。
家庭税务筹划优化
夫妻或直系亲属可通过“家庭账户划转”功能,将高收入方的扣除额度转移给低收入方,最大化节税效果(需在次年3月前完成账户关联申报)。
五、注意事项:这些“雷区”千万别踩!
缴存时限严格把控:2024年的扣除额度需在2024年12月31日前完成缴存,错过时间点将无法在当年度汇算中抵扣;
账户信息及时更新:若更换工作或参保地,需在“个人养老金服务平台”更新参保信息,避免因数据不同步导致扣除失败;
凭证留存至少5年:《个人养老金缴费凭证》《投资收益明细》等资料需妥善保存,税务机关可能在后续稽查中要求提供。
这一政策的落地,标志着我国“税收+养老”协同机制进一步完善。对个人而言,每年1.2万元的抵扣额度不仅是“真金白银”的减税红包,更是强制储蓄、规划晚年的重要工具。建议纳税人尽快登录“个人所得税APP”或咨询主管税务机关,确认自身eligibility,及时享受政策红利。随着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此类“税惠养老”政策或将持续加码,提前布局方能最大化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