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数电发票已现身!涉案金额20亿!务必提高警惕!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数电发票以其便捷、高效等优势,逐渐成为企业财务往来中的重要凭证。然而,随着数电发票的广泛应用,一些不法分子却盯上了其中的“商机”,假数电发票悄然现身,给企业和税收征管带来了巨大威胁。近期,上海警方破获的一起制售用假数电发票系列案,涉案金额高达20亿元,再次为企业敲响了警钟。
今年1月,上海公安经侦部门在侦办一起经济犯罪案件时,发现犯罪嫌疑人沈某行为异常,疑似利用一款制假软件伪造大量数电发票,并对外出售。警方顺藤摸瓜,经过深入追查,发现沈某使用的这款制假软件,来自位于广东的犯罪嫌疑人詹某明、詹某凌。原来,詹某明为了谋取不法利益,精心设计开发了一套可开具假数电发票的软件源代码。使用者只需按照特定模板,输入企业名称、发票品名、开票金额等关键信息,该软件就能瞬间生成一串看似正规的假发票号码,以及具有迷惑性的所谓“防伪”二维码,从而轻松炮制出一张以假乱真的数电发票。
犯罪嫌疑人詹某凌则通过社交软件,以每套800元至1000元不等的价格,将这款制假软件出售给包括沈某在内的全国50余人,累计售出200余套,从中非法获利20余万元。而沈某等人在购得软件后,更是变本加厉,以收取票面金额1%至2%不等的费用,对外疯狂出售假发票。经统计,他们售出的假发票多达10余万张,涉及票面金额20余亿元。这些假发票流入市场后,被一些企业或个人用于逃避缴纳税款、套取企业资金等非法用途,严重扰乱了税收秩序和市场环境。
在这起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向外介绍开票业务时,手段多样且隐蔽。他们打着“代开发票”“税务咨询”“绝对真票”的幌子,散发名片,甚至在共享单车车身上粘贴“牛皮癣”广告,以此招揽客源。这些虚假宣传,让不少心存侥幸的企业或个人上当受骗,卷入违法犯罪的漩涡。
对于企业而言,假数电发票的危害不容小觑。即便企业业务真实,但一旦误收假数电发票,也会给财务核算带来诸多麻烦。从财务数据角度看,假发票的存在破坏了财务数据链条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例如,若假发票涉及的费用支出无法在税前扣除,企业利润核算就会出现偏差,进而影响企业对自身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的判断。在税务处理方面,由于假发票不能作为合法的税务凭证,企业在进行企业所得税申报时,需要对涉及假发票的成本、费用进行纳税调整,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这直接导致企业利润虚高,需额外缴纳更多的企业所得税,大大增加了企业税务成本。不仅如此,企业误收假发票,虽可能主观无故意,但在税务监管日益严格的当下,仍属于违反发票管理规定的行为。一旦被税务机关发现,企业将面临税务风险警示,信用评级也可能受到负面影响,后续在发票领用、税收优惠享受等方面都会受到限制。
为了避免陷入假数电发票的陷阱,企业必须提高警惕,采取一系列有效的防范措施。首先,要建立严格的发票审核机制。财务人员在接收数电发票时,不能仅看发票表面信息,更要通过官方渠道进行查验。目前,税务机关提供了专门的发票查验平台,企业应充分利用这一平台,对每一张收到的数电发票进行仔细核对,确保发票的真实性。同时,要关注发票的细节,如发票号码的编码规则是否正确、防伪二维码能否正常识别、开票方信息与实际业务往来是否一致等。其次,加强与供应商的沟通与管理。在选择供应商时,要对其资质进行严格审查,尽量选择信誉良好、财务规范的企业合作。在业务往来过程中,明确要求供应商提供真实、合法的发票,并将此条款写入合同,一旦发现供应商提供假发票,要追究其法律责任。此外,企业还应定期组织财务人员参加税务知识培训,及时了解数电发票的最新政策和防伪特征,提升其识别假发票的能力。
假数电发票的出现,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和税务合规带来了严峻挑战。企业要时刻保持警惕,强化防范意识,规范发票管理流程。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规避假发票带来的风险,确保企业的稳健发展。同时,相关部门也应持续加大对制售假发票行为的打击力度,维护公平有序的税收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