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4小时在线咨询

客服热线:18221412938

这些情形不得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

发布时间:2025-07-14


  小微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就业、推动创新、活跃市场等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为助力小微企业发展,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其中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为众多符合条件的企业减轻了税负,增添了发展动力。然而,并非所有企业都能享受这一政策红利,存在部分特定情形的企业,将被明确排除在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范围之外。


  一、不符合小微企业认定标准


  根据相关政策规定,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的企业,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且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这三个条件相互关联,缺一不可,是企业能否享受优惠的关键衡量指标。


  应纳税所得额超标: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依照税法规定计算得出的应纳税的所得金额。若企业经过年度汇算清缴,核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超过300万元,即便其他两项指标符合要求,也无法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例如,某企业在2024年度经营状况良好,扣除各项成本、费用及税收调整项目后,应纳税所得额达到350万元,超出了政策限定标准,该企业在当年度不能适用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需按照一般企业适用的所得税税率计算缴纳税款。


  从业人数超上限:从业人数涵盖与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以及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工人数。在计算从业人数时,需按企业全年的季度平均值确定,具体计算公式为:季度平均值=(季初值+季末值)÷2,全年季度平均值=全年各季度平均值之和÷4。若企业计算得出的全年季度平均从业人数超过300人,则不符合小微企业认定标准。假设一家制造企业,各季度初和季末的职工人数与劳务派遣用工人数之和分别为:第一季度初280人、季末320人;第二季度初310人、季末290人;第三季度初305人、季末315人;第四季度初295人、季末305人。通过计算可得该企业全年季度平均从业人数为((280+320)÷2+(310+290)÷2+(305+315)÷2+(295+305)÷2)÷4=305人,超过了300人的上限,因而无法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


  资产总额不符合规定:资产总额同样按企业全年的季度平均值确定,计算方法与从业人数一致。若企业资产总额全年季度平均值超过5000万元,就不能被认定为小微企业。比如,某科技企业在年度内资产规模不断扩张,各季度初和季末资产总额数据如下:第一季度初4800万元、季末5200万元;第二季度初5100万元、季末4900万元;第三季度初5050万元、季末5150万元;第四季度初4950万元、季末5050万元。经计算,该企业资产总额全年季度平均值超过了5000万元,不符合小微企业资产总额标准,无法享受相应所得税优惠。


  二、存在税收违法行为


  企业一旦存在严重税收违法行为,不仅会面临法律制裁,还将丧失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的资格。


  偷逃税款行为:偷税(逃避缴纳税款)金额10万元以上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10%以上,这种行为严重违反税收法规,损害国家税收利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经税务机关通知申报而拒不申报或者进行虚假的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属于偷税。对于此类偷税企业,不仅要补缴税款、加收滞纳金,还会面临罚款,情节严重的甚至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同时也不能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例如,某企业通过隐匿部分销售收入、虚增成本费用等手段,偷逃税款15万元,而该企业当年度各税种应纳税总额为120万元,偷税金额占比超过10%,经税务机关查实后,该企业不仅要承担相应法律后果,还无法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


  虚开发票相关违法: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其他发票,无论是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还是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都严重扰乱税收征管秩序。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是指有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行为之一的,违反有关规范,使国家造成损失的行为。虚开普通发票,是指违反国家税收征管和发票管理规定、为他人虚开、为自己虚开、让他人为自己虚开、介绍他人虚开普通发票用于企业虚列成本,造成利润减少,少缴企业所得税。一旦企业涉及虚开发票违法犯罪,被税务机关查处或移送公安机关,不仅纳税信用会受到严重影响,直接判定为D级,还将失去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资格。如某企业为降低应纳税所得额,在没有真实业务交易的情况下,让他人为自己虚开增值税普通发票,金额达50万元,并将其列支为成本费用,该企业这一行为被税务机关稽查发现后,不仅要补缴税款、滞纳金及罚款,还不能再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骗取税收优惠行为:企业通过提供虚假材料,骗取税收优惠,这是严重的失信行为。例如,虚构高新技术企业资质、编造残疾人就业人数以骗取残疾人就业税收优惠等。以骗取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为例,部分企业可能会伪造财务数据,虚报应纳税所得额、从业人数、资产总额等关键指标,试图达到小微企业认定标准。一旦被税务机关发现,企业不仅要补缴已享受的优惠税款,还将面临罚款等处罚,同时无法继续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六条规定,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骗取的退税款,并处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样,对于骗取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等其他税收优惠的行为,也会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严肃处理。


  三、纳税信用评级为D级


  纳税信用评级在企业税务管理及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中具有重要影响。若企业纳税信用被评为D级,将在诸多方面受到限制,其中就包括不能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


  直接判为D级的情形导致无法享受优惠:国家税务总局明确规定了多种直接判为D级的情形,如逃避追缴欠税、骗取出口退税、暴力抗税、拒绝阻挠税务机关依法实施税务稽查执法行为等。一旦企业出现这些严重失信行为,纳税信用评级将直接降为D级,进而无法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例如,某企业拖欠大额税款,在税务机关多次催缴后,仍通过转移财产等方式逃避追缴,被税务机关查实后,其纳税信用评级直接被判定为D级,即便该企业原本符合小微企业的其他条件,也不能再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


  因关联责任导致的D级评级影响优惠享受:由非正常户或者走逃(失联)户直接责任人员在认定为非正常户或者走逃(失联)户之后注册登记、负责经营的新企业,以及由D级经营主体的直接责任人员在评为D级之后注册登记、负责经营的企业,纳税信用都会直接判为D级。这类因关联责任被评为D级的企业,同样不能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例如,某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之前负责经营的另一家企业因长期拖欠税款且走逃失联,被认定为非正常户,其作为直接责任人员新注册成立的企业,纳税信用直接被判为D级,无法享受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小微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是国家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重要举措,但企业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自身符合享受条件。企业要准确把握小微企业认定标准,规范财务核算,如实申报纳税,维护良好的纳税信用,避免出现上述不得享受优惠的情形。只有合法合规经营,企业才能持续享受政策红利,实现稳健发展。

热点时讯 更多  >
推荐业务
...

公司注册

专人服务 全程办理
在线咨询

财税咨询

提供日常财税咨询
在线咨询

资质代办

多种行业 绿色通道优先办理
在线咨询
微信沟通
专属顾问,随时沟通!

注册公司找创业护航

上市公司安全可靠

×

* 请输入正确手机号码

获取验证码

* 验证码不正确

×
如:上海创业护航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地区是“上海”,字号是“创业护航”,行业是“信息科技”,类型是“有限公司”
×

资料提交成功

客服将尽快与您联系

提交失败